百部
形态特征
根
块根肉质,成簇生长,常为长圆状纺锤形,黄白色,粗 1-1.5 厘米,块根长度可达 30 厘米,两端略显纤细,表面布满不规则皱褶与横皱纹,质地坚韧。
茎
茎少数分枝,下部直立,上部攀援状,长度可达 1 米许。直立百部的茎直立,不分枝;蔓生百部的茎蔓生,较为纤细,可沿着地面蔓延或攀附其他植物向上生长;对叶百部的茎上部攀援,相对粗壮。
叶
叶形多样,通常为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宽卵形,长 6-24 厘米,宽 5-17 厘米,顶端渐尖至短尖,基部心形,边缘稍波状。叶片多为对生或轮生,极少互生,叶脉 3-9 条。
花
花小,淡绿色或白色,单生或数朵排成聚伞状花序,多生于叶腋或偶而贴生于叶柄上。花被片 4 片,呈卵状披针形,内面中下部常为绛紫色。
果实与种子
蒴果光滑,广卵形,内含多数种子。种子长椭圆形,深紫褐色,花期 4-7 月,果期 7-8 月。
生境
气候环境
百部喜温暖湿润的环境,耐寒性较强,但怕干旱。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15-25℃之间,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存活,但生长速度可能会减缓。
土壤条件
以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质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最佳生长土壤。不适宜栽培在排水不良的黏土低洼地,否则容易导致根部腐烂。
地形分布
多生于海拔 300-400 米的路旁、山坡草丛、林下、溪边或竹林中,这些地方通常阴湿凉爽,能够满足百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。
产地
国内产地
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福建、湖北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省份。其中,中国华南地区是百部的优势品种产地。
国外产地
日本曾引入栽培,有变为野生者,在印度东北部及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。
栽培技术
繁殖方法
1种子繁殖
可分为春播和秋播。春播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进行,秋播在 9 月至 10 月进行。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,用温水浸泡 24 小时,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。一般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,播后覆盖一层薄土,保持土壤湿润,在适宜的温度下,大约 10-15 天即可出苗。
2分根繁殖
在春季或秋季采挖百部时,选择健壮、无病虫害的植株,将块根剪下,分成若干小丛,每丛带有 2-3 个芽眼,然后进行栽种。分根繁殖的成活率较高,生长速度也比种子繁殖快。
田间管理
1中耕除草
出苗后,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,保持田间无杂草。中耕宜浅,避免损伤根部,一般每年中耕除草 3-4 次。
2施肥
百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肥料,以有机肥为主,配合适量的化肥。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采收后,应各施一次基肥,以农家肥、堆肥等为主;在生长期间,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,适时追施氮肥、磷肥和钾肥。
3灌溉排水
百部喜湿润的环境,但不耐积水。在干旱季节,应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;在雨季,要注意排水,避免田间积水导致根部腐烂。
4搭架引蔓
对于蔓生百部和对叶百部,当茎蔓长到 30 厘米左右时,需要搭架引蔓,使茎蔓攀附在支架上生长,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。
应用价值
药用价值
百部味甘、苦,性微温,归肺经。具有润肺下气止咳、杀虫灭虱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新久咳嗽、肺痨咳嗽、百日咳等;外用可治疗头虱、体虱、蛲虫病、阴部瘙痒等。
观赏价值
百部的株型美观,叶片翠绿,花朵小巧玲珑,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。可植于庭园角隅,也可将其攀缘于篱笆上,作垂直绿化布置,还可植于林下作地被植物。
其他价值
百部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,能够为昆虫、鸟类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,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。此外,在畜牧养殖业中,百部可用于防治家畜的寄生虫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