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蚁园艺生活-植物百科 >> 金毛狗蕨 >> 历史版本
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
07-01 17:45 最新历史版本 2789 1 4
  返回词条

金毛狗蕨

目录

形态特征

根茎:根状茎木质、粗大,卧生,端部上翘,露出地面部分密布金黄色长茸毛,长可达 10 厘米,柔软而富有光泽,形如金毛狗头。

叶:叶柄棕褐色,较粗大,可达 1 米或以上,直径 2-3 厘米,基部被大丛垫状金黄色茸毛,上面光滑具光泽。叶片呈宽卵状三角形,长可达 1.8 米,分裂成三回羽状。下部羽片长圆形,宽 20-30 厘米,长 80 厘米。叶几为革质或厚纸质,干后上面褐色,有光泽,下面为灰白或灰蓝色。

孢子:孢子囊群每末回裂片 1-5 对,生于下部小脉顶端,囊盖坚硬,横长圆状,棕褐色,两瓣状,外瓣较内瓣大,成熟时如蚌壳裂开,孢子囊群裸露,孢子透明,呈三角状四面体形。

金毛狗蕨金毛狗蕨

生境

气候环境:喜温暖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,畏严寒,忌烈日,喜欢明亮的散射光线,适宜生长温度夜温为 10-15℃,昼温 21-26℃,空气湿度宜保持在 60%-80%。

土壤条件: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,土壤要求疏松、透水。

分布

国内分布: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,包括云南、贵州、四川南部、两广、福建、台湾、海南岛、浙江、江西和湖南南部等地区。

国外分布:分布于亚热带、热带地区,如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印度支那、马来亚、琉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
栽培技术

繁殖方式

孢子繁殖:在夏季收集成熟孢子,均匀播撒在装有细腻砖屑的浅盆中,喷水后加盖玻璃保湿,保持温度在 20-25℃,每天喷水 1-2 次,使盆土湿润,1 个月左右发芽,生长出原生质体,长出几片叶子时可进行分盆种植。

分株繁殖:在生长期进行,将根茎切成几段,切下部分用草和木灰覆盖,种植在灭菌的腐殖土中,注意遮荫、保湿,春季半个月左右、夏季大约 1 个月可以发芽和发育叶片。

栽培管理

土壤:栽培土壤以疏松、透水的酸性土壤为佳,一般可用壤土、腐叶土和河沙混合配制,也可用腐叶土 2 份和粗砂 1 份混合。

光照:除早春和冬季外,其他时间均要避免烈日直射,给予明亮散射光最为适宜,炎热夏季要进行遮荫。

水分:生长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而又不积水,高温干燥时,可通过叶面喷水达到增湿降温的效果,尤其在生长旺盛时期,需要每天淋水 1-2 次。入冬后要减少浇水量,保持土壤湿润即可。

施肥:盆栽时可施些基肥,在生长期每月施有机液肥 1-2 次,遵循 “淡肥勤施、量少次多、营养齐全” 的原则。

应用价值

观赏价值

金毛狗蕨树形古朴优美、坚挺有力、株形高大、叶姿优美、四季常青,有中国南方地区或者雨林风光的意境,是著名的室内观赏蕨类,也可在庭院中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荫处种植。

药用价值

其根状茎作为著名的中药材金毛狗脊,具有强腰膝、抑菌、补肝肾等功效,主治腰酸背痛、风寒湿痹、下肢无力等症状。地上部分的金黄色长茸毛有止血效果,收录于 2015 年版《中国药典》中。

生态价值

金毛狗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,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。其残枝落叶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,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,而且还为许多小型动物,如昆虫、蜘蛛等提供了栖息和躲避天敌的场所,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有着积极意义。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