蝴蝶果
又称猴栗、山板栗大戟科 蝴蝶果属
拉丁学名
Cleidiocarpon cavaleriei(Lévl.) Airy Shaw
形态特征
常绿乔木,高可达30m;幼嫩枝、叶疏生微星状毛,后变无毛;树皮黄灰色或褐色。叶互生,集中小枝顶端,纸质,椭圆形,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6—22cm,宽1.5—6cm,顶端渐尖,稀急尖,基部楔形;小托叶2枚,钻状,长0.5mm,上部凋萎,基部稍膨大,干后黑色;叶柄长1—4cm,顶端枕状,叶柄顶端稍膨大呈关节状具2个小黑腺点,基部具叶枕;托叶钻状,有时基部外侧有1个腺体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位于上部,较少而密;雌花位于下部,花1-3朵。果呈偏斜的卵球形或双球形,核果状。
花果期
花期3—5月,果实成熟期8—9月。
生境
生于海拔150—1000m山地或石灰岩山的山坡或沟谷常绿林中。喜光、喜温热,成年树有一定抗寒能力,抗病力强,幼苗和幼树易受寒害和冻害,连续重霜4—5d,幼苗、顶梢受冻而死亡。幼树受冻后可恢复生长,适生于石灰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或黄色石灰土。在土层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带生长最好。分布于贵州南部、广西西北部、西部和西南部、云南东南部。适应于粤东、粤西及珠三角地区。
应用价值
枝叶繁茂,叶色浓绿,冠形优美,花果可赏。可孤植、列植和片植,是优良的行道树或庭荫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