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牡丹
药名
野牡丹、野牡丹根、野牡丹子。
药用部位
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株。秋季采收。
识别特征
常绿灌木,高1-5米。茎密被紧贴的鳞状粗毛。叶对生,叶片阔卵形,先端短尖,基部狭心形,上面密被紧贴的粗毛,下面密被长柔毛;叶柄紫色,被粗毛。花大而美丽,紫红色,生于枝梢,通常3朵聚生,有时单生或5朵聚生,苞片卵形至披针形;萼密被粗毛,花瓣5,雄蕊10;雌蕊1,子房5室。蒴果壶状,外被粗毛,种子多数。花期7月,果期10月
生境
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、云南、湖南等地。生于山坡、旷野,为酸性土常见的植物。
性味功效
酸、涩,凉。活血消肿、清热解毒、健脾止泻、止血和瘀。治跌打损伤、痈肿疔毒、乳汁不行、便血、衄血、月经过多、风湿疼痛、跌打损伤。煎服15~25克,或根泡酒服。外用适量,捣敷。
应用
园林
花期可达全年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可孤植或片植、或丛植布置园林。管养容易。
药用
1.单味煎服,治痈肿。
2.配金樱子根,治跌打损伤。
3.配忍冬藤,治膝盖肿痛。
4.根配夏枯草,治风湿性关节炎。
5.干果配穿山甲、通草、猪脚,治乳汁稀少;果实炒黑煎服,治子宫出血。